公司新闻

印度海洋资源开发情况调查(印度海洋专属经济区)
发布时间:2024-08-10

印度海洋石油世界客户分布

1、印度尼西亚70%的天然气储量位于海域。 据美国《油气杂志》2007年终报道,截至2007年底,印度尼西亚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99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0.3%,居世界第25位;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265866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5%,居世界第13位。 石油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斯兰等岛和巴布亚。

2、印度洋的自然资源相当丰富,矿产资源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石油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首位,印度洋海域是世界最大的海洋石油产区。印度洋的金属矿以锰结核为主,主要分布在深海盆底部,其中储量较大的是西澳大利亚海盆和中印度洋海盆,红海的金属软泥是世界上已发现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底含金属沉积矿藏。

3、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海洋,面积约为7617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为3397米,最深处是爪哇海沟,深度达到7450米。印度洋大部分区域位于热带,水面平均温度在20℃到27℃之间。这个海洋的边缘海红海是世界上最含盐量最高的海域。印度洋的海洋资源以石油最为丰富,波斯湾是全球海底石油最大的产区。

4、加拿大;加拿大的石油97%以上的石油皆为油砂,大部分都用于了出口,在不考虑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长的因素前提下,其石油存储可供其使用217年。

5、年海上天然气总产量为1467亿立方米,目前年产量已超过3000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20%左右。开采海底油、气资源的国家也是逐步增加的,1950年5个,1960年12个,1970年30个,1980年40个,1990年50个。

6、海湾地区的巨量石油,从印度洋上分三路运往西欧、北美和远东、大洋洲等地。除石油以外,在印度洋上过境的船只以运送太平洋沿岸的农矿产品为主。北冰洋是世界最寒冷的海洋,上覆终年不化的冰盖。虽在短暂的夏季近大陆海域融化部分冰雪,但仍布满了浮冰块,船只也难以通过。

国际海底区域矿产资源调查研究现状

在2011年8月初期,国际海底管理局正式批准了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提出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区申请。这一批准赋予大洋协会在国际海底区域获得了面积达到1万平方公里的专属勘探权,为未来的资源开发赋予了优先权。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在国际海底资源开采领域取得显著成就。近日,协会提出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区申请得到了国际海底管理局理事会的核准,批准其在西南印度洋国际海底区域获得1万平方公里专属勘探权的矿区,享有优先开采权。

“八五”、“九五”期间主要针对多金属结核矿产,“十五”期间主要集中于对富钴结壳的资源调查与评价。近几年,虽已经开始了海底热液硫化物资源的初步调查,但已经落后于国外近20年。另外,对于国际海底区域的其他非传统矿产资源,如钙磷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等,还没有开展专门性的调查与评价工作。

深海海底资源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海底的情况,包括海底物种、岩层地质构造信息、矿产资源等。这一工作对于人类探索深海、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海海底资源调查的现状 目前,深海海底资源调查已经成为世界各大国家的重要项目之一。

油气资源方面,约70万平方公里的沉积盆地蕴含估计240亿吨石油和14万亿立方米天然气,特别是潜在的可燃冰资源,被认为是未来的重要能源。海洋渔场面积达到280万平方公里,浅海面积4亿亩,海水养殖面积达260万公顷,已养殖面积71万公顷,浅海滩涂养殖潜力巨大,已养殖面积55万公顷。

我国海洋地学界瞄准国际发展前沿,应用高新技术,在海底探测技术、河口海岸第四纪地质与沉积动力学研究、古海洋学、海洋油气田快速评价技术方法和大洋多金属结核(壳)、热液硫化物矿产资源调查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研究中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世界水资源现状

地球表面约72%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5%。大部分淡水资源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或为土壤水分和深层地下水,难以被人类利用。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仅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1/4。

全球淡水资源分布不均,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九个国家拥有世界淡水资源的60%。 尽管中国淡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四,但按人均计算,中国的人均水资源量仅有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使得中国成为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全球水资源现状:尽管地球水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分布不均、污染和浪费等问题,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受到威胁。 我国水资源现状:我国水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可利用水资源仅为2100立方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水资源在地区间分布不均,导致严重的供需矛盾。

全球水资源分布: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而陆地表面约30%含有水。然而,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仅占地球水资源总量的53%,这一比例相对较低。

世界水资源现状:全球水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分布不均,导致一些地区严重缺水,而且污染和浪费问题严重,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威胁。

全球和我国水资源现状是:水资源短缺,分布不均,且受到严重污染。在全球范围内,水资源短缺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然而,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分布极不均匀。许多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印度地调局职能和发展战略

印度地调局在其 2020 年工作展望中,制定了印度地调局未来发展战略主要是加强印度本土的自然资源评价、环境和地球体系研究及信息服务三方面。

中国强调市场导向,大力推动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而印度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服务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对比两国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教训,对中国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启示。这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为全球范围内的减贫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实践案例。

印度东临太平洋西部,西临印度洋,是太平洋通往印度洋和亚洲通往欧洲和非洲的战略要地。印度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佛教的发源地。同时,印度也是发展中国家的大国,面积达297万平方公里资源丰富,工业种类齐全,特别是北部地区的班加罗尔的软件工业比较发达。

印度洋的战略重要性在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将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紧密相连。它是各大洋之间的关键通道,东接太平洋的马六甲海峡,西经好望角通向大西洋,西北可通过红海和苏伊士运河直达地中海,这使得印度洋成为了全球贸易和能源输送的枢纽。

战略目标:统治南亚,控制中国,统治印度洋,努力成为世界军事强国。俄罗斯的军事收缩严重,美国也在减少其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从而在南亚造成相对的权力差距。在这方面,印度正在利用与美国,俄罗斯,日本和其他国家的战略伙伴关系来加速核军备和军事现代化。

印度尼西亚的自然资源

1、印度尼西亚在全球范围内以其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锡资源而著称。 根据2013年印尼能源矿产部的数据,该国的煤炭储量估计高达580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93亿吨,商业可开采储量约为54亿吨。政府预测,未探明储量使总储量可能超过900亿吨。

2、印度尼西亚的自然资源 印尼富含石油、天然气以及煤、锡、铝矾土、镍、铜、金、银等矿产资源。矿业在印尼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产值占GDP的10%左右。据印尼官方统计,印尼石油储量约97亿桶(11亿吨),天然气储量8万亿~1万亿立方米,煤炭已探明储量193亿吨,潜在储量可达900亿吨以上。

3、印度尼西亚由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大部分有人居住,约有6000座。火山活动频繁,拥有400多座,其中77座是活火山,这些特点使得印尼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中,地震频发。海岸线长度惊人,总计5万公里。这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极其丰富,被誉为“热带宝岛”。

4、热带雨林气候区域夜间温度较高,温差小,全年降水分布均匀,无明显旱雨季节。 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不仅是生态旅游的热点,也为该国带来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利益。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Copyright © 2021-2024 京ICP备15067250号. 开yun体育官网入口登录APP下载 版权所有